五月天

大約十二年前, 第一次聽五月天, 那是一張在大陸買來的盜版演唱會DVD, 那時候, 沒有好的音響高清的畫面, 可是聽到後就覺得驚為天人, 唱台語歌竟有日本搖滾的味道, 而歌詞難得勵志兼正能量而不老土. 那時候, 五月天才剛發第三張專輯, 香港人還未認識他們, 演場會只辦一場卻未滿座.

我一直喜歡沒太多人認識的國語歌手. 孫燕姿, 周杰倫, 梁靜茹我都是他們發第一張專輯就喜歡, 又隨著他們開始走紅開始少聽, 認為他們變主流了, 口味或多或少會遷就市場, 而他們歌迷這麼多, 少我一個也不少. 但最大原因應該是, 我想藉著喜歡他們, 去尋求一種與眾不同的自我認同, 在平凡中建立一種獨特的品味. 所以, 最討厭跟大隊, 所以最討厭喜歡最多人喜歡的.

其實跟大隊沒有什麼不好的, 要知道, 每個人都會獨立思考, 多人認同的, 也許就會是不錯的. 聽音樂如是, 學校如是, 職業如是. 如果自命不是太多時間研究也不太聰明, 看看大家都在選什麼, 並且跟著做, 也應該不會錯得太離譜. 就如, 讀大學如果你沒有特別的興趣就唸個BBA吧, 出來如果沒有什麼好路數就去做銀行金融吧.

可是人或多或少總會經歷一個反叛期, 偏偏要和別人唱反調, 不是別人的不對, 而是僅僅想和別人不同而已. 而五月天, 恰恰是我那個時代的代表. 在TWINS流行的年代, 聽五月天是多麼有格調有遠見的事情. 而懂得五月天, 是因為那時候還有時間心情去發掘一些並非廣為人知的事物, 當做興趣的一種. 例如電腦, 在小三的時候, 我是第一個在班上懂電腦的人, 因為我在黃金買了本電腦書自學, 還試過寫信去報紙打到電台問關於電腦的問題, 所以當時也算半個電腦小神童, 直到現在還有人不時請教. 但我會說, 這都是以前的事了, 現在很久沒有去攪這東西了.

很諷刺, 在沒有GOOGLE的時候, 求知慾反而強得多, 就如現在用APP聽歌那麼方便, 我今天卻在重溫十幾年前五月天的舊作而想不出有沒有其他新的音樂能再喚起那時一樣的熱情. 我深信, 不是外頭再沒有新鮮的好東西了, 而是自己懶了去發掘這一切. 這代表反叛期過了, 變得主流了, 開始和人人一樣上班下班吃飯睡覺了, 開始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妥了, 開始只聽EASON容祖兒周柏豪了. 沒什麼不好的, 只是覺得從前求的是與眾不同走自己的路線, 現在是和別人在同一條跑道上鬥快, 有種怕落後的壓力. 我不知道從前喜歡做小眾的原因, 是不是為了藉此逃避比較, 從而活得自在一點.

而在香港生活很難得自在, 你看一場五月天的演唱會要通宵排隊不然就要買貴幾倍的黃牛, 那常常掛在口邊的夢想入場卷, 要嗎就不怕辛苦頂硬上, 要嗎就是你他媽的有錢. 兩樣都不是的話, 那就只能回家發夢吧.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未分類

發表留言